ChatGPT资讯站 chatgpt资讯 GPTZero:如何使用 ChatGPT 检测工具

GPTZero:如何使用 ChatGPT 检测工具

GPTZero:如何使用 ChatGPT 检测工具缩略图

就技术而言,ChatGPT自问世以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写作与编码的认知。然而,这一能力也伴随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学生们能轻易地在论文或考试中运用ChatGPT,这种抄袭行为不仅妨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检测人工智能的使用痕迹。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其他用户正积极寻找检测学生作业中ChatGPT使用情况的方法,其中GPTZero等工具备受青睐。GPTZero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学生Edward Tian开发的一款ChatGPT检测工具,面向所有人开放使用。

GPTZero是一款网络应用及服务,旨在判断文本是由人类还是人工智能撰写。该系统目前能够检测包括ChatGPT、GPT-4、Claude等多种大型语言模型的输出,以及文本是否为人类与人工智能合作完成。

该平台由爱德华·田(Edward Tian)开发,并于2023年1月首次发布。田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22岁本科生,曾就职于微软,担任软件工程实习生。在X(原Twitter)平台上宣布GPTZero时,田指出,该分析基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候选人斯里詹·库马尔(Sreejan Kumar)的研究成果及普林斯顿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小组的工作。

GPTZero主要为教育工作者设计,但任何人皆可免费使用。使用免费账户,每小时可扫描40份文档,并访问GPTZero仪表板。此外,GPTZero还提供付费服务,包括每月10美元的基本计划,最多可扫描150,000个单词,并可使用“高级”AI检测模型、“抄袭扫描”以及“高级语法和写作”反馈等功能;每月16美元的高级套餐,字数增至每月300,000个,除专业级福利外,还提供“高级AI深度扫描”和多语言AI检测;每月16美元的顶级专业订阅,每月提供500,000个单词,并额外赠送1000万个单词的“超额”检测,适用于大量抄袭检测需求。

尽管GPTZero声称功能强大,但部分用户发现其准确性存在波动,有时会误将人类撰写的文本标记为AI生成,且对某些类型的生成文本识别困难。在测试中,即便对文本进行标点符号错误、动词时态不正确等修改,GPTZero仍可能判断为AI撰写。然而,根据这些非正式测试,GPTZero整体表现尚佳。

使用GPTZero时,请注意其可能存在误差。即便利用GPTZero检测AI或借助ChatGPT辅助撰写文档,仍需仔细核查工作中的错误。

GPTZero的工作原理在于分析文本的随机性(即困惑度)及这种随机性的一致性(统计学上称为突发性)。AI文本的困惑度和突发性高度一致,而人类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改变这些特征。目前,这一技术仍在完善中,未来将增加更多测试以提高准确性,隐性偏见检测也是正在探索的领域之一。

使用GPTZero非常简单,只需访问其网站,复制想要检查的文本并粘贴到指定区域即可。此外,还支持PDF、Word文档或文本文件的上传,点击“获取结果”按钮即可。同时,需勾选同意服务条款的复选框。

GPTZero并非市场上唯一的AI抄袭检测工具。OpenAI提供了GPT-2输出检测器,据称已有更新版本,但发布时间尚不确定。Content at Scale AI内容检测、ZeroGPT(其名称通过商标审核的过程存疑)、Writefull GPT检测器和Originality.ai等也提供类似服务,但准确性各异。

随着ChatGPT及AI检测工具的普及,作家和读者开始担忧如何区分AI创作与真正的人类写作,以及人类作品被误判为AI创作的问题。这对学生而言尤为棘手,一旦被发现使用AI,可能面临学校或大学的处罚。一些学生甚至开始习惯性地使用GPTZero等工具检测自己的原创作品,但有时即使文本并非AI创作,也会被误判。

2024年,《大西洋月刊》作家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曾描述自己使用抄袭检测软件检测原创作品,最初有74%的内容被标记为抄袭。经过仔细排查,他最终将这一比例降至零,但这一过程耗费了他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审查和设置调整。

AI检测与抄袭检测类似,都只能作为文章是否原创且由人类生成的最佳猜测。这些工具需要大量细致的审查,因为两者都可能产生误报。如果作品被GPTZero误判为AI生成,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如非英语母语者、思路重复、使用Grammarly等自动编辑工具等。

如果作品被标记为AI创作,请仔细检查引用和引文格式是否正确,并尽量避免使用Grammarly等自动编辑工具。GPTZero的算法是其商业秘密,不会公开解释工作原理,也不会提供确凿的证明。因此,如果因被指控生成性抄袭而陷入困境,请寻求法律帮助,让律师证明其工作的合理性。

随着OpenAI于2022年11月下旬向公众发布ChatGPT,并迅速在2023年1月突破1亿用户,成为增长最快的公共应用程序,这种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抄袭问题日益凸显。微软正在将OpenAI的技术融入Bing搜索,而谷歌也在测试自己的版本——Gemini(原名Bard)。与此同时,Dall-E和Stable Diffusion等AI图像生成器也因潜在的版权问题而受到审查。这些人工智能服务都基于数十亿人在网络上创作的文字、照片和艺术作品进行训练。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工智能是在借鉴人类智慧,而非自行创造。如果借鉴他人的作品,必须注明来源,并可能支付许可费。然而,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引用来源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每篇文本或图像都被分解成分散的元素,然后使用数千或数百万个来源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作品。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版权和剽窃的看法,或者找到能够有效识别人工智能生成材料的工具,并可能开发出一种方法来表彰对每部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做出贡献的众多人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ChatGPT资讯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pt4.nbping.com/chatgptzx/910.html
返回顶部